六七月的懒散

去The Broad看展,参加了一个家庭活动,和小朋友一起做旗子
本月酝酿的想法
六七月是生活中比较混乱的一段时间。这两个月没什么精力做深入阅读,大部分空闲时间在看网文,玩星露谷和手游,有点像情绪性进食,摄入快餐来逃避现实生活。
人到中年,开始发现照顾自己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但为了能高质量活下去,也只能继续努力。虽然也很想躺平,但还是要拍拍自己肩膀,鼓励自己再爬起来,找到更好的路走下去。
读书
Pale Fire
by Vladimir Nabokov
一直到写这个评论前我都以为这次是重读这本书,以为之前读过中译本,还说怎么完全忘光光了。翻翻之前的记录,才发现这次是第一次读……
这本书最引人关注的是它的结构:两个角色共同完成一本书,一首本该是主体的长诗,和后面喧宾夺主的注释。但我感觉纳博科夫最厉害的不是文体结构玩得新奇,而是这种结构并没有夺走他文字本身的魅力。
说到他文字,我这次读英文版,真的非常累。同样是非母语者,他的英文词库完全碾压我,时常让我感觉文盲。而且在中译本中,那种我读着非常飘飘然的流畅长句,读到英文版的时候就像一个迷宫。他的句子好像他的故事情节一样,碎碎的,像是从山上蜿蜒下来的小溪,“意思“迸溅得到处都是。
读完此书最大感触就是:纳博科夫真的是描写下流人士的下流感情的大师!读洛丽塔的时候能很明显得感觉到纳博科夫对亨伯特的嘲弄,但在这本书里,我总感觉这种对 Kinbote 的嘲弄中又混杂了一点怜悯和一点模糊的激情。穿进一个不怎么高贵的人的人皮里说话,大概也有一些快意。
读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角色的“下流”是否也会造成一种写作障碍,纳博科夫是不是需要克制自己的智力和笔力,好让 Kinbote 的自白——尤其这个角色还应该是一个不太入流的作者——不要超过 Shade?
读完我觉得,纳博科夫并没有在笔力上减弱 Kinbote,只是在对方的人格和感情抒发上做了一些处理。这还挺现实的,有时候文字写得很好很高贵的人,人格也可以一塌糊涂。
读完的时候我真的长舒一口气,终于看完了,累死我了。但这种累还挺爽的,只是再爽也会期盼着快点读完,数着剩下的页数想胜利曙光就在前方,但是读完又开始怀念被虐的感觉。就是陷入一个又累又爽的矛盾循环。顺便一说,伍尔夫在日记里也写过,即使是读喜欢的书时,她也会焦虑想要快点读完。天下读者是不是都是如此?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六月读纳博科夫和伍尔夫(她的海浪我两个月也只读了一半)读得很累,想换换口味。但这本虽然很好读完——句子和情节简单,篇幅不长 ——但全书除了几句话出彩外,完全没有打动我的地方。她写得墨西哥社区,让我有些想起了 Baldwin 描写的非裔社区,但我感觉后者的笔力和深度远超前者。
这本书,读完前言就可以知道作者合不合胃口。对我来说,它有些太年轻,也太轻了。
电影
这两个月,剧和电影一共看了 12 个。
商业/爆米花电影:
- 惊变 28 年:丧尸/末日只是一个元素,其实是讲家庭的。我其实还挺喜欢,人物塑造得挺好,没有二元化。
- Sinners:抱着挺高的希望去看的,不能算失望,但也没有让我惊艳。音乐好听,也有好好讲故事,这就够了。
- 超人:呃,合格爆米花吧。但是还是忘不了亨超的颜。
- 梅根 + 梅根 2.0:合格爆米花,梅根你别太爱了。
- 国家元首:合格爆米花,对美国的吐槽还是太轻柔了。
- 神奇 4 侠:呃,为了演员也算值得看吧,合格爆米花。
其他电影:
- 燃烧女子的肖像:好美好美,结尾她回头的时候我都没有反应过来是在呼应之前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的故事。“Don’t regret, remember” 真的太神了,一下击中我。
- The Annihilation of Fish:以为是什么哲学文艺片,结果是爱情喜剧——只不过是边缘化人士的爱情和浪漫。Poinsettia 太可爱了!
- 纽约提喻法:大概是本月最不喜欢的电影。可能拍得挺高级,但我无法带入主角,叙事角度太男性了。
剧集:
- 老练律师:智商在线人物可爱的律师剧,很喜欢。
- 豺狼的日子:刺激,虽然不喜欢主角但还是希望他刺杀成功,这就是主角光环。
- The Pitt: 好看!情节怎么这么紧凑流畅!群像刻画也厉害。
- 杀戮人机:我很喜欢看人工智能大战人类的电影和剧集,但这个其实是小清新(相比剧名来说)。挺可爱的,主要看男主卖萌。